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原文标题:(乡村旅游智慧化)智慧乡村旅游_开启乡村旅游发展新体验
为您提取本文阅读重点: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4部委共同制定印发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在《方案》中提出,促进“旅游+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一村一品”产业建设专项行动。鼓励和引导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发展智慧乡村旅游。
智慧乡村被冠以“智慧”二字,许多人便将其与智慧城市挂钩,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布局智慧乡村建设,并称之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但农村并不是城市,很多智慧城市理念并不一定适合当下中国农村发展,这种智慧城市简单延伸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一发展智慧乡村旅游的优势 :政策优势
环境特色优势
客源市场优势
二智慧乡村的基本特征 :01空间形态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打破了地域性的隔阂,在空间形态上呈现分散化布局,通过网络将人与人、人与物相连接。传统乡村单一的社会空间结构不再适应创客者的需求,未来乡村互联网的工作环境呈现“创客+产业+互联网”休闲化特征,工作环境、休闲空间和宜居空间边界发生模糊,将出现紧密联系的复合形态。
02互动体验互联网时代的“参与互动”将极大地调动人们多种意义感官,更加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乡村记忆和文化的传承不再停留在走马观花,丰富的互动参与给参观者留下更深的印象,同时也为儿童打造寓教于乐的数字文化体验空间。
03融合功能“跨界融合,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精神核心内涵,新的产业将呈出现新的业态需求,以乡村农业生产、交通和居住三大传统空间为基础,在智慧乡村规划结构中纳入旅游休闲、创客物流和农田观光等新兴功能,打造产业复合,游居完备的乡村功能型融合模式。
三如何建设智慧乡村:构建智慧乡村旅游平台构建乡村旅游大数据平台,提高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市场动态分析、营销推广、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乡村旅游智慧化管理网络营销目前借助互联网传播的平台优势进行形象宣传,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能吸引更多人旅游观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信息都能影响游客的出游选择,因此乡村旅游做好这方面的网络营销工作就尤为重要。
口碑营销口碑营销指的是游客在旅游体验活动结束之后,对其产品和服务做出的各种评价,并向潜在旅游用户传播的过程。乡村旅游企业应该意识到,口碑营销是影响游客做出旅游决策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节假日or活动营销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都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通过打造各种时效性的节假日或主题活动,并经过一系列的宣传包装,使其丰富多样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同时吸引更多的潜在游客,通过各种宣传海报、网络推广、发送邀请函等形式,吸收了游客参与。
体验式营销在注重用户体验的时代,游客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乡村旅游应注重乡村旅游体验。从旅游消费的构成看,游客在注重品质时,情感消费的需求增加,更多地追求能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产品和服务。游客呈现出个性化、情感化的特点。
四智慧乡村建设三点建议:1.需求是发展根本,要抓准硬杠杠,看清软需求
① 一是满足食品安全、产业发展、村民互动等硬性的信息化需求;
② 要挖掘智慧乡村建设带来的文化、环保等软环境的改变
2.特色是创新源泉,要做顶层设计,打造智特色
智慧乡村建设一定要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包括特色的产业结构、特色的生活环境、特色的文化氛围等,做好顶层设计,让“智慧”与“特色”融合,创新发展思路。
3.人才是持续动力,要培育新农民,引进新人才
一是加强对农民信息能力的提升
二是通过政府补贴、培养培训等形式,加大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力度,打造智慧乡村建设专业人才梯队及培养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
五最终目标:往期文章回顾
三生空间视角|山区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推选
“景村融合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
《土地管理法》修法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有了法律依据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五大模式及对策建议
美丽乡村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2019年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汇编)
解锁 |乡村旅游中无动力设施的正确打开方式
光砸钱造不出美丽乡村:反思乡村旅游案例
美丽乡村七大发展模式及规划路径
国家发改委|农村产业融合如何发展?
游戏+农业,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央重磅发文: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放活宅基地
重点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